随着牛市氛围渐浓,港股市场各大指数也在不断“回血”之中。不过在此之间,九台农商行(6122.HK)披露的盈利预警,却与当下环境有些格格不入。在持续停牌数月之后,该行在港交所公告内容显示,今年上半年净亏损预计高达8.98亿元。这一表现,已然成为过往同期表现中最差的一次,同时也与如今大多数上市银行“稳健经营”形成强烈对比。
图片系九台农商行公告今年上半年预亏
亏损难收敛,信用成本居高不下为主因
正如公告中所披露“2025上半年的资产减值损失(已扣除拨回)较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2024上半年」)增加约312.42%”,可见资产减值损失是造成该行继续大幅亏损的重要原因。这一与资产质量息息相关的信用成本表征,指向该行过往“粗放式”信贷投放与投资在风险后置因素下,由此导致盈利调整在近几年集中体现。
展开剩余75%此外,根据该行7月3日发布盈利预警公告显示,预计2024年全年净亏损在17亿元至19亿元之间。也就是说,九台农商行已经连续一年半录得亏损。值得一提的是,8月19日公告内容显示,该行2024年完整年报仍未能向市场披露,2025年中期报告更无准信,因而与此相关的董事会会议、股东周年大会等均有所延迟。
图片系九台农商行公告年报、中报、董事会、股东大会等延迟
事实上,九台农商行颓势早有“端倪”。早在2023年,该行营业收入即下滑16.4%,至55.3亿,从而打破了自2018年以来收入多年增长的表现;与此同时,当年该行净利润更是下滑90%,从上年的16.8亿元狂跌至1.7亿元,尽管当时未至亏损地步,但盈利大幅缩水已预示着危机四伏。进入2024年上半年,九台农商行收入、净利润进而分别同比缩水25.8%、15.4%。
这同时在该行坏账率方面有鲜明的体现。根据2023年年报,九台农商行不良率已经攀升至2.34%,环比上年大幅提升36BP,上升幅度已是过去数年新高。2024年上半年末进一步上升至2.44%。由此可以推测,在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均预亏损的背景下,其不良率仍有进一步上升的可能,而带来的高信用成本则成为该行“不可承受之痛”。
而在资产端,九台农商行也放慢了扩表节奏。2023年,该行总资产增长仅为1.0%至2698亿,增长较过往三年(2020-2022年)两位数水平大幅放缓。2024年上半年末,其总资产规模仅为2651亿,不仅较上年末下降1.7%,也较去年同期下降0.8%,已然“缩表”。
新解决思路:私有化并进一步参与化险进程
在这期间,新任董事长上任时间颇为耐人寻味。2023年3月,郭策被任命为该行党委书记,并在紧接着的11月被核准为董事长。这位在工商银行、华夏银行和吉林银行担任过要职的银行老将,且在九台农商行曾任职首席风险官等职,其掌舵之际却正值九台农商行风险即将暴发之时。在本可以“大展拳脚”之际,后续该行的经营表现却着实让其压力倍增。
正如前述分析,在郭策上任的2023年,九台农商行历经收入大幅下滑,盈利更是骤减。现如今,年报中报均难产之际,业绩预警已提示该行长期亏损。股价表现方面,更是自2023年开始,狂跌不止,累计下跌超80%,成为仙股且成交平淡,从而基本丧失融资功能,而目前仍处于停牌状态。
图片系九台农商行2023年3月至今股价表现
资料来源:wind
如此的业绩和市场表现,对于郭策而言,原注定是一场大考,包括重新规划和调整战略,引导该行回归增长正轨。不过,其面临的棘手问题已经有了新思路——并非扭转业绩以改善其上市地位,而是被吉林金控以约30亿的要价打包收至麾下。
7月3日,九台农商银行发布公告称,吉林金控就收购该行所有已发行H股及内资股作出自愿有条件全面现金要约。待此次H股要约成为无条件后,九台农商银行将根据上市规则申请退市。此次H股要约价为0.7港元/股,内资股要约价为0.63元/股,收购溢价超70%。若要约获全数接纳,吉林金控根据要约应付的总现金代价将约为6.77亿港元及人民币25.8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吉林金控同时在组建省级农商行方面,更是动作频频,让人遐想连篇。
吉林省财政厅7月15日披露的文件显示,拟发行支持中小银行发展专项债券用于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按照吉林农信系统改革工作安排,吉林省拟组建省级农商行并统一法人。根据实施方案内容,本次发行260亿元专项债券和调整吉林农信辖内17家农商行已使用的86亿元专项债券,共计346亿元,由吉林省财政厅划至吉林金控,后者作为本次计划的实施方,入股吉林农商银行。
对于吉林金控而言,一面是高溢价将九台农商行收入麾下,一面是超300亿入股吉林农商行。在吉林省提出“防范化解债务和金融风险”、“彻底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背景下,吉林省采用统一法人的吉林农商银行,而连续亏损并将被私有化的九台农商行杠杆配资网站,其命运路径,或许已然逐渐明晰。
发布于:上海市熊猫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