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股票10倍杠杆,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泰美镇以党建引领赋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一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绿色发展之路。全镇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16.23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30.57亿元,真正实现了“泰美更美”的目标。
泰美镇镇域总面积163.4平方公里,下辖20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共167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4.54万人。乡镇地处惠州市区半小时、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内,京九铁路、G205国道、长深高速、韶惠高速穿镇而过,均设有站场和出入口。区域背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象头山,东临惠州市母亲河东江,山水资源丰富,先后获评“广东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镇”“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荔枝)”“广东省教育强镇”“广东省卫生镇”“惠州市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镇”等称号。
泰美镇航拍。图片:博罗县融媒体中心
党建赋能生态美,绿色产业提新质
泰美镇聚焦固本强基,将党委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关键抓手,充分发挥基层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镇党委成立由书记任组长、班子成员为组员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实行每名组员分工包村责任制,在绿色产业、绿美生态、土地综合治理等方面提质增效,以党建赋能生态文明建设。
扎实落实国家级“菜篮子”项目建设。国家重大项目——1500亩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落户泰美。镇党委紧抓这一机遇,组建“党员攻坚专班”,创新“每户一走访、每事一专员、每周一例会”的“三个一”工作法,高效推进项目落地,仅用100天完成500亩征地任务,实现从签约到动工仅6个月的“加速度”。目前基地一期500亩已全面运营,二期建成投产,三期正加快建设中。已吸引110家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企业注册入园,54家企业投产达效,有望成为大湾区规模最大的“买全国、卖全球”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集群。
位于泰美镇的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图片:博罗县融媒体中心
创新“党建+”联农富民发展模式。以车村村连片供销农场为试点,镇党委积极联动基地和供销社,构建“公司+镇级供销社+村组+农户”运营机制,在车村村等3个村盘活800亩土地,建成3个供销农场,推广“订单农业+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联农带农模式,实现全域渔业、蔬菜、水果等多品类社村合作,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至少15万元,带动超100名村民就近就业,人均年增收3.6万元以上。供销农场建立“技术防控-制度规范-监管闭环”质量管控体系,并向周边种植户推广科学施肥和先进种植技术,带动1000亩农田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绿色有机种植。
盘沱村及稻虾综合种养基地。图片:博罗县融媒体中心
推广“稻虾共作”提高农田效益。在党员技术骨干指导下,引进农业企业,在盘沱村及周边村盘活近1000亩低产农田,改造为稻虾综合种养基地。依托优质东江水开展反季节养殖,与湖北、湖南等主产区错峰供应,显著提升销售价格和经济效益,使亩均收益从200元提高到5000元,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发展新品种,打造新品牌。泰美镇依托良田村300余年树龄的古荔枝林,推进绿美生态建设,打造集荔林、驿站、休闲设施于一体的古荔枝公园。联合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技术团队,在古荔枝林下种植灵芝、石斛,发展林下经济,年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利用岑坑村70亩缓坡地建设绿美生态果园,通过“强村公司”、股份制运营等模式,种植2600株黄晶果树,亩产达500公斤,年为村集体创收30万元,有效促进生态绿化与乡村产业融合。
农文旅融合发展,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以党建为纽带,依托象头山、东江等生态资源和特色产业,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做强特色产业。泰美镇深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在象头山发展荔枝、茶叶产业,在东江沿线发展小龙虾、有机蔬菜、贝贝南瓜、沉香、柠檬等产业。同时将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打造为观光园区,形成“工业+旅游+研学”跨界窗口,让游客体验“从田头到餐桌”全链条食品安全保障。
泰美镇沐村村出产的贝贝南瓜成为“顶流”农产品。图片:博罗县融媒体中心
发展旅游产业。依托广深莞惠区位和象头山、东江资源优势,通过项目建设与设施完善,打造“四季可游”的全域旅游格局。国家3A级景区雷公峡漂流、岚滋茶园、良田村古荔公园、夏青村凤梨园、岑坑村沉香园、新星村宫粉紫荆生态观光园等9大农文旅景点串珠成链,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此外,投资8亿元的檀悦生态度假区项目正加速建设,建成后将填补泰美高端文旅市场空白。
活化利用人文文化。深入挖掘车村御史文化与家风家教文化,打造“御史文化园”“家风家教文化园”,开展廉洁修身与家风传承主题研学。结合传统节日与民俗,举办车村姚夫人庙会、月光饼制作等非遗活动,以及乡村厨艺大赛、春茶品茗、小龙虾节、中华美食嘉年华等文旅活动,聚拢人气,实现文化研学、民俗体验与节庆消费多元业态互促共赢。
产业升级提质效,产城融合促发展
促存量增效益。从深挖存量用地潜力,到对低效用地、废弃厂区、闲置厂房开展地毯式摸排,再到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康佳产业园、旭辉集团华南生产基地、九龙城食品等项目顺利落地和增资扩产,实现产业提质增效。
康佳产业园。图片:博罗县融媒体中心
优环境促增量。持续优化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配套,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引进更多优质产业项目。2024年,全镇新落户项目10宗,总投资17亿元;超15宗项目实现投产,全年新增“四上”企业29家。
育优企惠百姓。注重服务现有企业,推动老树发新枝。惠州统实企业有限公司作为镇重点培育企业,投资2.2亿元扩建新生产线,提供上百个就业岗位,产能提升40%,2024年营业收入突破5.8亿元,同比增长49%,纳税贡献位列全镇制造业前三,成为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文明新风润心田,基层治理显成效
镇党委将优良作风贯穿党员教育、村民自治、校园培育全过程,以良好政治生态带动乡风民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廉洁教育筑根基。以廉洁教育为抓手,将党风建设融入基层治理,深入挖掘本土御史车邦佑“忠孝廉”精神,依托惠州市廉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御史文化园,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廉洁微党课”、主题党日等活动。镇党委与惠州工程职业学院共建“乡村全面振兴周末党校”,通过“党员示范岗”“故事分享会”等方式,增强发展意识,在重大项目推进和政策落实中锤炼党性。
家风建设润乡土。将家风建设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挖掘“忠孝廉”传统美德和勤学实干家风,依托车氏宗祠、家风家教园等阵地,开展“家风故事会”宣讲和“文明家庭”“美丽庭院”评选。各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纳入移风易俗、垃圾分类等内容,设立“红黑榜”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群众事、群众议、群众定”的自治氛围。如今,崇德向善蔚然成风,村民在重大项目推进中主动让地,在产业发展中互帮互助,凝聚起家风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今年暑假,泰美镇车村村村委会与“艺术村长”工作室联合举办女子舞狮队公益培训课。图片:博罗县融媒体中心
立德树人润童心。将廉洁文化、家风传承与校园教育深度融合,开展“小小御史体验日”“廉洁主题班会”等特色德育活动,创建文明校园。结合“双减”政策打造第二课堂,开设唱村歌、农耕体验、非遗传承等实践课程,在小龙虾基地开展自然教育,培养学生劳动技能与生态意识,从小树立正确人生观。
党风正则政风清,民风淳则社稷安,校风良则教化兴。目前,泰美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3%,刑事案件发案率降低18.18%,治安案件减少11.63%,人民调解处理案件下降42.31%。这一系列成效,标志着泰美基层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泰美镇党委将继续以党建引领生态文明建设,让泰美更美,百姓更幸福。
文字来源: 人民论坛网股票10倍杠杆
熊猫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