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深山里配资炒股的投资策略
阳光穿透百年树冠
在生态步道上投下斑驳光影
这里是连州市西岸镇碧水村
145株闽楠古树虬枝盘结
百年树龄逾20棵许
多古树胸径需两到三人合抱
这个华南罕见的闽楠古树群
近年因一场保护行动焕发新生
林业专家实地勘察后指出
如此集中连片、历史悠久
且保存完好的闽楠群落
在整个粤北乃至广东地区均属罕见
是研究当地原生植被演替和森林生态系统
健康的珍贵“活标本”
基于闽楠古树群优良的
种质基因与生态价值
连州市作出战略部署:
未来将依托此群落核心区域
建设现代化闽楠采种基地
用组织培养技术攻克闽楠“育苗难”困境
百年古树
从生态地标变身“绿色宝藏”
正为绿美广东注入连州力量
百年闽楠的活态保护
从“三不原则”到“一树一策”
在碧水村村民口中,村口那片闽楠林是“风水林”,不仅是老祖宗留下的荫凉,更守护着碧水村世世代代的村民。在生态学家眼中,它是岭南原生森林的“活档案”,古树的根系与虬枝,既是水土保持的天然屏障,更是生物多样性的乐园。
“楠木生长缓慢,如此多超大径级个体聚集,意味着它们至少经历了数百年风雨。”连州市林业局四级主任科员谭运海解释,这种集中度在华南地区极为罕见,而作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闽楠坚实美观的材质背后,是其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庞大根系固土保水,茂密树冠为鸟类、昆虫提供栖息地,构成了完整的微型生态系统。其中,4株古树被广东省古树名木管理系统登记,堪称“活文物”。
这份珍贵曾面临被忽视的风险。村民曹伯回忆,几年前大家只知林子能乘凉,现在才晓得它们是宝贝,是“金不换”的家底。转折始于“绿美古树乡村”项目的落地。“保护不是圈起来‘供奉’,而是让古树与乡村一起活下去。”谭运海说,核心保护理念“活态保护、和谐共生”在此具象为“三不”原则:不砍树、不填塘、不违建。
为确保“古树保护为核心”落到实处,连州林业局进行了详尽的古树资源调查评估,划定核心保护区和缓冲带,将村内道路、休闲广场的规划“让”给古树:树冠投影范围内不硬化地面,改用透气树池;林间通道仅做疏伐,确保通风透光却不破坏原生环境;围绕古树位置、保护需求进行设计,做到“林定村貌”。
更精细的守护藏在“一树一策”的理念里。每株重点古树都有专属“体检报告”,评估生长势、病虫害状况、根部环境、周边环境压力等。针对古树周边有潜在胁迫的竞争植物的问题,养护团队科学清理了缠绕的藤本和灌木;为解决另一株古树根系缺氧问题,他们铺设木屑与透气砖,既防踩踏又保土壤呼吸。“以前觉得爱护就是多浇水,现在才懂,不打扰、巧帮忙才是真保护。”碧水村小组长曹剑兵常常绕林行走,查看古树生长情况。
生态步道与科普牌的增设,让古树群成了“露天课堂”,村民和游客读懂了老林子的科学价值。如今的碧水村,古树群既是村民纳凉聊天的聚集地,也是孩子们观察自然的实践场所,活态保护正让百年古树成为滋养乡村的绿色力量。
激活古树优良基因
从“守护一株”到“繁育一片”
“保护不是终点,让珍稀物种延续下去,才是对生态环境真正负责。”站在闽楠古树群下,连州市林业局局长成国栋说起建设采种基地的初衷。
早在2020年,连州市就已完成绿化古树乡村建设,将楠木分布区域规划为古树公园和景观林加以保护,如今又计划建设闽楠采种基地,通过采种培育壮大树种种群。连州市古树名木多以单株、散生状态分布于全市村庄周围或后龙山,缺少古树的中、幼林植株,一些古树死亡后甚至这一树种会在这一区域消失。“为延续古树资源的生存,并扩大古树的影响,我们对古树种种通过人工繁育、种植以壮大种群数量。”
闽楠虽珍贵,但幼苗对荫蔽环境敏感,需在母树周围或林冠下才能稳定生长。且生长缓慢,在立地条件良好的情况下,自然生长的40年生树高仅20.6米,面临繁育难、推广难的困境。“野生种群就像‘孤岛’,一旦遭遇病虫害,整个群落可能面临危机。”谭运海说。
破解困局的关键在于百年古树优良基因。规划中的闽楠采种基地就建在古树群核心区周边,尽可能保障种子来源的正统性和遗传品质。谭运海介绍,基地目标是科学采收百年母树的优良种子,通过组织培养、扦插嫁接等先进技术进行高效育苗,努力攻克闽楠因自然结实率偏低、种子萌发困难等导致的繁育瓶颈问题,显著提升优质种苗的出产能力与适应性,解决长期以来限制其规模推广的“卡脖子”难题。“通过建设种子园,采集种子进行育苗,造林扩大种植范围,改变楠木分布孤岛现象。”
基地的价值,远不止于育苗。
“这些承载着百年古树优良基因的高品质闽楠苗木,将是绿美清远生态建设中提升森林质量、优化生态格局的重要‘绿色武器’”谭运海介绍,基地所育的高品质闽楠苗木,将优先服务于绿美连州重点区域的林分优化、生态廊道构建及珍贵用材林储备基地建设。项目将古树群原地保护与采种基地异地保存、扩繁相结合,探索出一条从种质资源保护,到组培、嫁接繁育等技术创新,再到规模化应用的珍稀乡土树种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双提升的成功路径。“这种‘保护、科研、应用、产业’的模式,特别适用于广东其他具有特色乡土珍稀树种的地区。”
村民们发现,自家门口的古树不仅能观赏,还能通过科学繁育“走”出去,成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参与者。在连州的实践中,闽楠古树群不再是孤立的活标本,而是成为促进岭南生态建设的宝贵资源,在守护历史的同时,也为未来发展孕育着新的希望。
连州市碧水村闽楠古树群微档案
地理位置:广东省连州市西岸镇碧水村
面积:约20亩
树种:闽楠(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数量规模:总计145株(含古树及后备资源)
古树等级:广东省古树名木管理系统登记古树4株
显著特征:大树众多,其中胸径40厘米以上的达28株
核心价值:
生态价值:水土保持、维护生物多样性、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活标本”
科研价值:种质资源珍贵,为研究当地气候及环境历史演变提供“活档案”
文化价值:历经百年沧桑,是见证地方历史的“绿色文物”
保护理念:“活态保护、和谐共生”
核心原则:“三不”原则:不砍树、不填塘、不违建
特色措施:
规划先行:“林定村貌”,建设让位于保护
精细养护:实施“一树一策”个性化科学养护方案
公众参与:建立村民主体责任意识,共治共管
未来规划:建设闽楠采种基地,进行科学采种育苗
来源:连州发布
熊猫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